侯锐琦在知乎上谈到 这个,搞教育的,搞互联网的,感觉向跑在两条道上
(更多对此的感叹,比如北师大于胜泉关于:信息,与知识 )(其实,我们知道这个在 Educational Technology 中早已存在的 Debate, 有一次,我在Talk Time 上的谈论 这两个字,哪个更偏重一些 )
比如 Moccs 的对缺乏 Higher-order skills 的批评。(Wikipedia)
比如昨天,那个 关键是如何用的微博。
------
人们似乎认识到了 e-learning 的作用,(几个投资人的,几大门户网站的,),Ted 的 Spread ideas (Chris 的 notes), (我想到的 )
-----
让两条道上的人 (这个两条道x= software, y= 跨专业的 ), Bill Gates 早在与 University of Waterloo 学生谈话谈到的 ,在 Media Lab 学生对这里的喜好 [以上这些 ,我都可以找到出处,要是我看到的时候就及时记录下来就好了,不过现在也可以花时间去把这些找出来。
-----
知乎上的 未来的趋势,未来的互联网英雄的特点,张亚勤的话都印证了这些
-----
How good ideas are created, 知乎的本质,U of T的项目, 关于Jupal, 微软Office 如何不断地更新换代。
从以上这些谈话中,你知道人们又这些感觉,人们认为这种必要性的的存在 。但是,这个会偏于含糊
----
成了一种 证据:应该 想法设法去建一个这样的平台。 这个验证可以构成这个 Proposal 的重要一部分。
----
我可以画这个图像汇合成的(每个人的头像,点击后,会谈出这段话,这个可以分成几个子面板,来将内容进行分类整理)
不仅教育界的这样呼应 ,另一条道的 Bill Gates, 张立勤,甚至更远的 MIT (Software Agent, Common Sense 等项目)
这么说来,两条道的人还是想努力往一起使劲。(微软的人员构成 ,MIT media lab 的环境,还是未来 互联网的趋势,英雄都证明这个是一个应该有的趋势 )
给一个交流,分工合作的平台。 关键是看这个平台支撑哪些环节的交流,哪些环节的分工,如何提供方便,激发各种可能。比如,我想到用‘戏’做为共建环境,人们可以针对建设其中的 Building blocks (SIF) 入手,建 SIF 涉及到不同的环节,每个 环节涉及到不同的输入。Flash 的工作界面可以成为 Collective Knowledge Building 的工作环境。
几个 Ted Talk 中的 Collective Knowledge Building. (相同、不同的 Cognitive Distribution,Cognitive Collaboration, & Collecting Cognition )
1、Janet Echelman's ‘Taking imagination seriously’ 中的:渔民,Janet, 城市环境工程师,软件,设计软件的人,织网的机器,适合的 fiber 材料 等。环环相扣,包括与机器的合作,与软件的合作,不同领域的人彼此的启发,与合适材料的合作等。
2、The beauty of data-visualization 中的将不同的 Data 汇集到一个 Interface 中。 最后一部由 David 来完成,借用的是收集到的各种数据,借用的是 Google Document 的软件。是 David 与 ‘他人 [引用方式,神交方式]’ 的合作。
3、Artfully visualizing our humanity.
4、I am my connectome.
CSCW (Computer-supported collaboratively working), CSCL (Computer-supported collaboratively learning) 背后涉及到“戏的类型”
机器学习,人的学习,人工智能这三种智慧的综合,当有相当的人真正懂这些智慧时,我们就能建更多,更有效的聚集集体智慧的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