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reate
Sign in | Register
English version
A-sourceA-target | ExampleInterpretationProof | AnswerQuestion|SoftwareRule|Project Resource

Project
加工食品与加工信息   |   Author: Kathy

系统地来建设这个与加工信息相关的子项目


从‘舌尖上的中国’得到的启迪

我在知乎上针对这个问题的回答:通过类比,从《舌尖上的中国》可以看出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?

我能想到几点:

1. 美食, 如酒, 火腿肠等, 需要经过时间的酝酿, 好的想法也要经过时间的酝酿.
这里附上一个 Ted Talk 的链接: Where good ideas come from. 有中文字幕, 关于好的想法是如何产生的.
ted.com/talks

2. 设想一下: 如果我们接触到的学习材料都象美食盛宴一样: 色香味俱全, 我们怎么能没有学习的胃口呢?

3. 婴儿与成人的消化系统有很大差别, 糖尿病人需要有特殊的饮食, 针对种种差别, 食物也因而不同. 个体的知识结构不同(消化能力和特点不同), 需要的知识营养, 及知识加工方式也不同.

4. 美食的产生往往离不开团队合作, 知识的发现本来大多是很多人讨论和努力的结果, 为什么我们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往往单枪匹马呢?

5. 在几千年的历史中, 人们发明了那么多加工食物的方法和工具, 又有多少加工知识的方法和工具被发明呢?

6. 如果我想吃水饺, 我有特别多的选择: 我可以去餐馆, 可以买速冻饺子, 可以买饺子皮和肉馅自己做, 可以自己和面, 擀皮, 切肉馅. 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. 20多年前, 我大概只能选第一种和最后一种. 有了技术的进步, 有了更细的分工, 我可以有了更多的选择. 那么在教育里, 我们能有这些技术上的进步, 更细的分工, 从而更多的选择吗?

关于速冻饺子(或其他速冻食品)

工具的替代,人工的替代  (Cognitive Distribution, Labor Distribution)

关于网上的菜谱,博客,视频

对智能的记录,分享,降低成本

一个优秀的厨子是如何炼成的?

理论上的,实践上的磨练。舌尖上的中国 ‘厨房的秘密’ 一集

Driscol 用的一个例子

Driscoll 谈到的做人造黄油

Driscol 用的一个例子

Driscoll 谈到的做人造黄油

第1页